在广袤的渤海之滨,一座庞然大物横空出世,它既是一座光伏电站,又是一个绿色生态养殖基地——我国最大“渔光互补”项目——国华投资河北109万千瓦海塘光伏电站,成功并网发电。
海塘光伏电站占地面积约2.6万亩,拥有231万块光伏组件,是国家第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它立足于沧州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将光伏发电与海水养殖完美结合,构建起“渔光互补”绿色生态养殖新模式。
“渔光互补”是一种创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在光伏电站下方的水塘中进行水产养殖,充分利用光伏组件遮阳、挡雨和防风等优势,为水产养殖提供适宜的环境。同时,养殖产生的有机物被光伏组件吸收,转化为光合作用所需的养分,形成光能、水能、生物能协同利用的循环生态系统。
海塘光伏电站采用先进的光伏发电技术,年均发电量约18.6亿千瓦时,相当于279万居民的一年用电量,每年可节约标煤约56.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40万吨。这不仅为当地带来了清洁可再生能源,还助力构建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
更重要的是,海塘光伏电站的“渔光互补”模式开辟了能源+海水养殖产业升级的新路径。电站下方的水塘中养殖着大黄鱼、对虾、蟹苗等多种水产,光伏组件遮挡阳光,降低水温,为水产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
“鱼和光伏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渔光互补”项目部经理郭凯敏介绍,光伏电站的建设为养殖户提供了遮阳、挡雨、防风等便利条件,有利于水产的健康生长。同时,水产养殖产生的有机物被光伏组件吸收,成为光合作用的养分,提高了光伏发电效率。
海塘光伏电站的“渔光互补”模式得到了当地养殖户的广泛支持。“以前养殖受天气影响大,现在有了光伏电站,遮阳挡雨,鱼虾长得快,产量也高。”养殖户王师傅赞不绝口。
除了经济效益,海塘光伏电站还带来了显著的环境效益。光伏发电取代化石燃料,减少了空气污染和碳排放。此外,“渔光互补”模式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既发展了光伏又带动了水产养殖,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海塘光伏电站的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在海上光伏和“渔光互补”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它不仅为清洁能源发展提供了新路径,也为渔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机遇,为生态文明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海塘光伏电站将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海上光伏与“渔光互补”协同发展,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贡献。
原创文章,作者:讯知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xzxci.cn/2024/12/22/411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