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二手羽毛球变身为羽绒服填充物的消息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此前,央视曝光很多低价“羽绒服”填充的根本不是羽绒,而是飞丝,即禽类毛片粉碎后的丝状产物。大河报记者深入调查发现,部分商家为降低成本,跨地域收购二手羽毛球,将其上的刀翎羽毛拆解后粉碎制成飞丝。
社交平台上有大量关于批量求购二手羽毛球的信息,记者随机联系的几名商户均表示采购需求真实,且“有多少收多少”“量大从优”。当被问及回收用途时,大部分商户称用于制作工艺品或挑选羽毛制作训练用球,但也有商户承认大部分二手球会被打碎做成“羽绒”。
河南商人刘生透露,早在几年前就有客户向他询价“高速超微羽毛粉碎机”,这些机器可将包括羽毛球上的刀翎毛在内的大毛片打成“飞丝”,甚至还能控制出料颗粒度大小,且机器价格便宜。
业内人士表示,与普通羽毛制成的粉碎毛相比,刀翎羽毛粉碎后回弹效果更好,但其上原本厚厚的胶水也会被粉碎,产生的粉尘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伤害。而且,刀翎粉碎毛与羽绒在保暖、蓬松、轻便等指标上相差甚远,其清洁度也令人担忧。
持续攀升的鸭鹅绒价格是“羽毛球飞丝”泛滥的原因之一。据相关知情人介绍,从羽毛球中获取质量稳定的飞丝相当“划算”,一公斤羽毛球大概可拆解出近一半重量的刀翎羽毛,按回收价格折算,这些翎毛不到 40 元/公斤,而生产出的飞丝可满足 4-5 件羽绒服的生产。
部分商家为了攫取更多利益,虚假标注,将飞丝服标为羽绒服进行售卖,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这一现象也引起了人们对羽绒制品行业监管的关注,如何确保消费者能够购买到合格、安全的羽绒制品,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原创文章,作者:讯知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xzxci.cn/2024/12/19/387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