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市值暴跌近千亿,基辛格“救火”反成“泥潭”
2021年,帕特·基辛格临危受命,成为芯片巨头英特尔的首席执行官。他雄心勃勃,豪言将帮助英特尔恢复昔日荣光,重新成为芯片行业的领导者。
然而,基辛格的努力似乎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导致英特尔市值大幅缩水,更是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英伟达。由于基辛格的复兴计划未能成功扭转局势,董事会逐渐对他失去了信心,最终导致其被迫退休。
基辛格的复兴英特尔战略与该行业过去几十年来的发展轨迹截然不同。过去,芯片行业划分为两个主要业务板块: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英特尔是少数几家同时涉足这两个领域的巨头之一。
然而,基辛格认为通过加大对制造业务的投入,他能够引领英特尔重振昔日雄风。但这意味着需要建设新的工厂,并以惊人的速度与台积电和三星等制造技术领先的对手展开竞争。
基辛格从一开始就承认,他的转型计划极具挑战性。他在同意成为首席执行官之前,曾向英特尔董事会寻求保证,确保他们会全力支持他的愿景。最终,所有董事会成员都签署了这份承诺。
然而,本周(12月2日),由于英特尔董事会对其失去信心,63岁的基辛格突然被要求“下课”,面临退休或被免职的选择。最终,基辛格宣布退休并辞去董事会职务,这也意味着他拯救英特尔的使命就此终结。
2021年,当基辛格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时,英特尔与英伟达的市值相差尚不太悬殊。但自那时起至今,英伟达的市值已飙升至3.4万亿美元以上,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相比之下,英特尔的市值却缩水了1500亿美元,甚至未能跻身全球市值前十。
自基辛格担任首席执行官以来,英特尔的股价已下跌超过60%。在他任职期间,英特尔始终是费城半导体指数中表现最差的公司。
今年10月末,英特尔公布了其有史以来最大的季度亏损,净亏损额高达166亿美元,这一数字远超华尔街分析师此前预期的11亿美元亏损。英特尔的股价已跌至低谷,以至于有消息称高通最近向英特尔提出了收购要约,这在过去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英特尔的一位发言人强调,该公司过去几年实施的重组策略已成功激活了其芯片业务,“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她进一步指出,通过降本增效的举措,英特尔正致力于打造一个更为精简且灵活的运营体系,旨在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并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基辛格的职业生涯始于英特尔,他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几十年,直到2000年被任命为首席技术官。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工程师及备受敬仰的高管,他在工作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还撰写了一本探讨工作与生活平衡的书籍。
基辛格在英特尔的设计了半导体历史上最重要的芯片之一,引领了下一代半导体产品的开发,使英特尔通过经典的“Intel Inside”营销活动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品牌。
随着格罗夫的离职,英特尔开始在计算机行业探索新的未知领域。到2000年代初,英特尔已然成为中央处理器的领导者,同时其服务器也构成了互联网的支柱。然而,随着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英特尔在其他领域的转型并不顺利。
在领导了一个旨在与英伟达在图形芯片市场一较高下的项目后,基辛格遭遇了职业生涯的滑铁卢,被迫离职。他感到十分沮丧,但随后加入了计算基础设施巨头EMC,并在服务器软件公司VMware担任了8年首席执行官。
与此同时,英特尔在追赶先进芯片制造技术的道路上步履维艰。由于制造最尖端芯片所需成本大幅飙升,其竞争对手AMD在2009年毅然决定将制造业务剥离,成立了格芯。这一举动标志着芯片行业将呈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面貌,但英特尔却选择按兵不动。
在布莱恩·科再奇担任首席执行官期间,一系列制造业务上的错误决策给英特尔的长期发展前景笼罩上了阴影。2018年,科再奇因与一名违反公司规定的员工发生不当关系而辞职。随后,前首席财务官鲍勃·斯旺接任首席执行官一职,但公司的销售额却持续下滑。
与此同时,英特尔在移动芯片领域的失利,使其在很大程度上错过了2010年前后该行业的黄金发展期。
在公司内部,员工们对英特尔过去的辉煌岁月充满怀念。有一位高管甚至在他的蓝色特斯拉汽车上贴上了“MIGA”的车牌,员工们将其解读为“让英特尔再次伟大”(Make Intel Great Again)的缩写。
面对投资者的压力,英特尔董事会成员找到了基辛格,希望他能加入董事会。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基辛格提出了一个与行业趋势背道而驰的大胆计划,这一计划听起来就像是格罗夫所说的“战略拐点”之一。
当基辛格接掌英特尔时,该公司已陷入困境。基辛格所面临的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实施那些若能在几年前推出本可能大获成功的计划。
英特尔作为硕果仅存的集成设备制造商之一,既设计芯片又制造芯片,而多数公司则专注于其中之一。英伟达常被视作芯片制造商,但实际上它并不生产芯片,而是将电路蚀刻到硅片上的物理过程交由台积电等制造代工厂完成。台积电开创了为客户生产芯片的业务模式,这一创新彻底改变了整个行业。
基辛格希望在英特尔内部打造出一家类似于台积电的企业。为了证明建设新芯片制造设施的巨额资本支出(可能高达200亿美元)是合理的,英特尔计划通过代工业务为其他公司生产芯片。他组建了一支由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构成的团队来负责这项新业务,并从那些因英特尔失去往日辉煌而离职的前高管中大量招募人才。
基辛格还是美国政府2022年签署的《芯片法案》的主要倡导者,该法案为芯片工厂建设提供了数百亿美元的政府资金支持,旨在重振美国制造业。现在,美国政府寄希望于英特尔成为唯一一家能够为国防工业生产先进芯片的美国公司。
基辛格将他的复兴战略称为“IDM 2.0”,并设定了一个内部目标:到2030年之前,使英特尔成为全球仅次于台积电的第二大代工芯片制造商。
然而,英特尔面临着一个关键问题:缺乏重要的客户。如果不能展现出明显优于台积电或三星的制造能力,它很难从这些公司手中吸引客户。
此外,还存在一个文化问题。台积电和其他代工芯片制造商会竭尽全力取悦客户,确保满足他们的要求。但英特尔在这方面就显得不够灵活,其工厂过去只专注于为英特尔自己生产芯片。
为了转变英特尔内部的思维定式,基辛格开始向外寻求突破。他曾考虑过以约3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格芯,但这一潜在交易最终未能成行。之后,他与代工芯片制造商铁塔半导体公司达成了一项协议,然而,这项交易也遭遇了监管阻碍,并最终被英特尔取消。
基辛格还曾立下雄心壮志,承诺在四年内实现尖端芯片制造领域的五项重大技术突破。在这个发展缓慢且成本高昂的行业中,这样的速度堪称惊人,因为每一次技术进步往往需要数年时间和数十亿美元的工程与制造设备投入。
转型的步伐如此迅猛,以至于“狂热”这个词成为了英特尔的战斗口号,被印在T恤上,甚至被基辛格用作手机壁纸。
起初,形势似乎对英特尔颇为有利。疫情期间,对英特尔芯片的笔记本电脑和其他设备的需求激增,同时处理互联网流量的服务器群也同样如此。
然而,这一短暂的增长并未持续。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对英特尔的战略产生了疑虑,并选择了离开。基辛格自己也将这家曾经辉煌的巨头形容为一个“泥潭”。
即便是人工智能领域的蓬勃发展,也未能将英特尔从困境中解救出来。
在ChatGPT于2022年底横空出世之前,英特尔就已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投入
原创文章,作者:讯知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xzxci.cn/2024/12/11/327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