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肇庆一男子的遭遇令人啼笑皆非。据悉,该男子怀着养生的期许购买海马泡酒,然而两年后清理药材时才惊讶地发现,酒中的海马竟然是塑料制品。
男子回忆,这些海马是他托朋友从外省带来的,当时一对仅 30 多元,价格看似诱人,实则暗藏玄机。酒液浸泡两年后,假海马原形毕露:手戳坚韧、火烧收缩,还伴有塑料味,其塑料本质昭然若揭。
这一事件不仅让男子的养生梦破碎,他在健康方面的投入也化为泡影,而且还涉及误食不明塑料的风险,对其身心造成潜在威胁。
此事件背后,反映出造假者为逐利而昧心,以假充真,利用信息不对称和价格诱饵欺瞒消费者。同时,也凸显出市场监管的失察,使得伪劣海马能够在市场上畅行,让消费者陷入健康和经济的双重危境。
事实上,此类乱象并非个例,而是假冒伪劣商品猖獗的一个缩影,从食药领域到日常用品,欺诈的暗影频频出现,严重重创了消费者的信任。
要杜绝此类隐患,需要严刑峻法。在立法方面,应更加精细,明确权责与惩处措施;执法则要加强力度、扩大覆盖范围、提高检查频次,捣毁制假窝点、斩断流通链条、惩治违法奸商,消除监管真空地带。
而公众也需提高警觉,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商品、核实产品资质,并保留凭证以便维权,通过自身的消费理性与监督自觉,共同构筑起诚信市场的藩篱,将假冒伪劣商品拒之于交易门外,以保障自身的权益和福祉。
原创文章,作者:讯知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xzxci.cn/2024/12/05/2887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