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投资人张璐:马斯克星舰解锁太空经济无限可能
SpaceX 的星舰项目正在开创一个全新的科技创投赛道。随着星舰的不断进步,更多人开始谈论低成本火箭发射对未来的影响,之前的 20 年预测周期被进一步缩短至 5 到 10 年。
就像特斯拉开启电动新能源赛道一样,马斯克创办的 SpaceX 也在推开全新的大门,一扇提供全新经济发展引擎的大门。SpaceX 投资人将其称为“太空经济”。
太空技术创新带来的商业模式包括传统领域如发射卫星和太空旅行,更进一步的还有太空 AI 数据中心建设、近地轨道高速航行以及气象科技等。
SpaceX 投资人感叹,太空经济已经从科研探索越过了工业红线,创新交接棒开始到了企业手中,这已经到了抢占先机的黄金时刻——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全新的、尚未被拆分的蛋糕。
但除了马斯克和 SpaceX 之外,其他人能复制他们的成功吗?作为 SpaceX 的投资人,硅谷华人明星 VC 投资人张璐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张璐认为,复制 SpaceX 并非易事,但太空经济的逻辑并不难懂。如此规模宏大的红利,足以支撑更多国家和人参与其中。
复刻 SpaceX 并非易事
星舰发射的周期明显缩短,轨迹显著加速,纠错机制也比之前进步很多。原因之一是 AI 数据分析工具和机器人自动化应用,能够帮助企业在相对较短的测试周期内收集足够的数据进行排错分析和模拟纠错。
作为民营企业,SpaceX 拥有对错误较高的容忍度和更快迭代速度的灵活性,使其更加专注于成本控制。与 NASA 千亿美金量级的项目相比,SpaceX 能将火箭发射成本压缩至一亿美金,甚至几千万美金的规模。
例如,星舰的运载能力最大,但发射成本只有行业第二大火箭波音的二十分之一。这极大地降低了进入太空的门槛。
尤其令人兴奋的是星舰第五次试飞的成功。这次试飞成功回收了星舰的超重型一级助推器,这意味着 SpaceX 拥有了一款可重复使用火箭,回收方式比猎鹰 9 号更方便实用。理论上,回收后可以直接使用。
这将进一步降低星舰的发射成本。张璐列举了一组数据:如果单次发射成本能降低到 1000 万美金,而大型火箭至少能搭载 100 个人,那么每个人发射成本仅为 10 万美元;同时,它至少能搭载 650 颗卫星,那么每颗卫星发射成本不到 2 万美元。
“10 万美金就能上天,2 万美金就能发射卫星”,这让太空活动成本大幅下降,开启了全新的创新周期和创新生态,也为太空经济发展提供了绝佳机遇。
什么是太空经济?
张璐举出了几个直观的例子。以后人们了解新西兰牧场的情况,可以通过卫星实时查看,包括牛羊数量和状态等,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还有像通过卫星遥感数据追踪火山气象变化,这对大宗商品交易意义非凡。此外,卫星数据还能用于监测畜牧业的碳排放,为环保事业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毫无疑问,SpaceX 已经是一个行业先锋的角色,推动着整个行业朝着更灵活、更多元的方向迈进。那么新进入者想要复刻 SpaceX 的成功,张璐表示的确存在困难,并且也不建议直接在火箭发射这一相对成熟的赛道上与 SpaceX 竞争。
“但也并不代表创业公司没有机会,甚至正好相反。”张璐表示,当前的太空经济发展有点像“圈地运动”,是抢占先机的黄金时刻。跟地面产业相比,地面上许多商业模式的创新往往只是在现有生态内对资源进行重新分配。而太空经济则是一块全新的蛋糕,尚未被瓜分。这为众多参与者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和创新机会。
张璐透露了一则见闻,在洛杉矶,SpaceX 公司周围已经形成了新的创新生态,仅在附近的一个小城市里就有几百家太空科技创新公司,其中很多是由 SpaceX 的前员工创立的。
同时,越来越多的资本也开始关注太空经济,越来越多的资本流入这一领域。而作为 2017 年就开始关注太空经济的投资人来说,张璐也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投资逻辑:更着眼于整个太空生态的建设。
将 AI 作为超级工具植入到太空生态里
与几年前相比,太空经济的内涵已经有了极大地拓展,人们目光不再仅仅局限于火箭和发射领域,尤其像 AI 这样一个超级工具的出现,大大加速了太空生态的建设。
张璐提到,如今,随着大量卫星被发射到太空,卫星数据呈爆发式增长。这些数据本身就是一座待挖掘的金矿。拥有数据后,利用 AI 可以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而且卫星本身也作为一种边缘设备,在设备上增加各式各样的 AI 功能也是完全可行的。
从卫星数据 AI 处理到卫星 AI 功能升级,这无疑是个庞大的市场。目前已经有不少公司投身这个领域,并获得高速的收入增长。
围绕太空数据,张璐透露他们团队评估投资项目的三个指标:考察创始团队获取数据的能力,以及基于这些数据构建应用场景的能力。同时,还有关注它所在的应用领域,市场规模是否足够大。
而太空生态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个方向同样也是张璐团队关注的重点。在不远的将来,月球基地的建设、庞大卫星网络的构建等等将逐渐展开。这个过程中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和创新也将催生大量投资机会。
比如太空的日常交通管控。随着越来越多的卫星升上太空,太空中非常拥挤,日常交通情况会变得非常糟糕。这样一来产生了很强的需求,即如何去管理和经营太空中如此庞大的社群。
因此总结来看,投资太空经济实际上就是投资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的创新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技术或方向,而是涵盖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层面,这也让大规模、多样化的太空探索成为了可能。
人类的未来或许就是星际迷航
一份报告显示,到 2035 年,太空经济规模预计将到达到 1.8 万亿美元。而且由于数据获取机会增加和太空进入成本降低,太空经济最高还可能达到 2.3 万亿美元。短短不到 20 年时间,我们就实现了从传统航天、商业航天再到太空经济的跨越。
如今随着太空生态的不断扩大,一些曾经看似遥不可及的想法正在逐渐变为现实。比如,在太空中建立类似于地面云端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张璐坦言,这不再是 20 年后的遥远愿景,很可能在未来 5 到 10 年就能实现。
事实上,现在已经有玩家做出尝试——在太空建设 AI 数据中心,并获得算力基建狂魔英伟达的支持。这是因为 AI 数据中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它对地面配套设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就是最基本的电力、水力甚至是土地资源,都需要保障充足。
而一旦前往太空,这些资源难题天然就规避掉了:全天太阳能供电大幅省去能源成本;太空温度极低天生夜冷装置,以及三维巨大的太空空间。
未来五到十年,张璐肯定地表示,整个太空经济的发展速度会非常快。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张璐提到,能源问题是最为紧迫的。在太空环境中,能源的获取、存储和利用都面临着特殊的困难,这是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难题。其次,太空轨道的监管合作问题也极为复杂。太空轨道是全球性的公共资源,如何实现国际间的太空监管合作,如何更好地管理卫星轨道、信息管理和信息共享。还有技术层面,也有许多创新方向等待探索。
这些都是太空经济发展道路上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挑战,说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不管怎么说,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已经迈出了卫星探索的第一步。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就像张璐曾在 2019 年斯坦福的活动所讨论,人类的未来或许就是星际迷航,即探索近地宇宙。这种探索本身就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比如,地球上一些能源领域所需的核心稀有金属资源在太空中储量丰富,若能将这些资源带回地球,将有助于解决地球的资源问题。而且,在应对全球变暖、监控碳排放以及气象科技等方面,如果拥有更先进的太空技术,也能为地球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太空经济的发展将使人类从现实生产力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和资源进行新的探索,这些探索成果又能反哺地球,让家园变得更加美好。
马斯克征服火星时间表:不太靠谱
虽然对太空经济的发展充满期待,但是对于马斯克那个征服火星时间表,张璐还是持怀疑态度。马斯克的火星计划最早可以追溯到 2007 年,当时他公开表示希望人类能够探索并移民火星,SpaceX 正是这一宏大梦想
原创文章,作者:讯知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xzxci.cn/2024/12/04/28086.shtml